国产CHINESE在线男同,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日本免费不卡一区最,免费国产作爱视频网站

 
圣潔晶體 非凡價值
來源:中國鹽業協會 | 作者:董志華理事長 | 發布時間: 2016-04-15 | 46285 次瀏覽 | 分享到:
鹽——人類生命之源。鹽是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之一,是支持生命機能的原動力。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鹽和水、火一樣都是生命最原始、最神圣的構成元素。古羅馬人將鹽叫作“有益健康的晶體”。鹽參與人體水分代謝,維持體液和血液循環,保持正常血壓,興奮肌肉和大腦神經,調節人體酸堿平衡,促進人體機能新陳代謝,平衡細胞與體液的滲透壓,鈉含量的高低左右體內的水量,對保持生命所需的水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體缺鹽,輕則乏力,重則成疾”,甚至造成心臟衰竭而死亡。因此,鹽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無以替代。
鹽——百味之祖、食肴之將,日常生活所必需。鹽是人類最早認識的結晶體之一,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與人類結下不解之緣。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鹽作為調味所需,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古代中國將鹽視為“百味之祖”、“食肴之將”,并將鹽稱為“國之大寶”。當今世界食鹽品種精彩紛呈,已發展到千余種,我國也開發到近百種,以滿足人的日常生活所必需。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鹽成為食品加工必不可少的原料。無鹽再好的食物清淡無味,有了鹽則鮮香可口,才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鹽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鹽使人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鹽——中國食文化發展的根基。在人類生活和文明史上,人們對鹽的食用,由生存的需要,逐漸發展成為食文化審美的需要。夏禹之時,鹽被列為貢品,視為一種文化符號,列為八珍之一,被納入食文化系列。隨著社會的發展,食物的品類越來越豐富,烹調技術越來越考究,對食品色香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少佳肴名饌的問世,多含用鹽的精妙之處,在古代人們就將鹽作為防腐劑腌制食品、儲存食物。鹽在洋洋大觀的食譜菜肴中,不僅是一種提供咸味的物質,而且被科學和藝術地與其他調味品結合,產生出絕佳的食用效果。在中國各大菜系中,無不包含著用鹽的學問。鹽與食文化的交融、滲透,形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顯著特征。
鹽——孕育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由于鹽對人類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我們的先民在“偶得鹽水可飲、或巖可吮之處,必相與密集以依之,發展為原始的群落,從而形成為氏族集團及民族文化”。早期人類智慧靈光的閃現和文化堆集,無不與鹽文化發展緊密相關。隨著鹽業的發展,鹽文化積淀亦逐漸豐厚。有關鹽和鹽業的傳說、神話、文學、藝術、風情、民俗、地方會節、行業神,有關鹽業的典章、制度、鹽法、鹽政以及鹽業對國家財政、城市形成與發展、政治軍事、社會生活、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等等,構成了鹽文化的演進軌跡和傳承線路,為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鹽——特殊的地位、重要的戰略物資。歷史上不少戰爭因鹽而起,為了鹽,人們大動干戈,爭奪鹽源的戰爭不斷發生。在四五千年前的中原大地,爆發了黃帝與炎帝逐鹿中原之戰,蓋為爭奪山西運城鹽池而起。獲勝的黃帝將國都由河南新鄭遷往運城,從此經營開國規模,奠定了華夏基業。其后堯建都平陽(今臨汾),舜建都浦阪(今水濟),禹建都安邑等均在運城鹽池附近。
鹽是許多革命運動的導火索,曾喚起世界上許多國家獨立的愿望。法國大革命、印度擺脫英國殖民地統治,獲得獨立,都因鹽而起。
由于鹽的特殊性,關系政權的鞏固和社會安定,歷朝歷代對鹽高度重視,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實行官制官賣,嚴加控制,著名的“鹽鐵論”就是典型的例證。新中國建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鹽業的發展,四代領導人對鹽業都十分關心。1956年7月2日,毛主席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接見出席全國鹽業運銷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全體代表;1972年12月,鄧小平參觀江西會都鹽礦;1990年5月15日,江澤民視察海南鶯歌海鹽場;1994年10月15日,江澤民、溫家寶視察重慶索特集團;2003年5月12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四川久大集團。僅最近十幾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鹽業的批示就達100多次。國家制定法規、條例,對食鹽實行專營政策,建立國家儲備鹽制度。黨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各級政府對鹽業出臺各項政策,下發各類文件,召開各種會議,采取各項措施,充分表達了對鹽業的關心、支持。由此也證明了鹽業在國家的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鹽——歷朝歷代的經濟支柱。夏、商、周三代,《中國鹽政史》載:“榷鹽之制,始于有夏,禹貢青洲貢鹽”。《周禮》記載:“設太宰司理物貢,征鹽以致國用”。春秋、齊之開國治民政策實賴于鹽,管仲以鹽為官國之根本,為國家開辟了穩固的財源,卒成霸業;漢朝,把鹽、鐵作為國家經濟的支柱;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至唐代宗(李豫)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極盛時期,也是鹽業在財政政策運用上的極盛時期,當時全國財政收入約1200萬貫,鹽稅收入為600萬貫;宋、元、明、清,政府設鹽院,鹽稅全部歸國有;民國,袁世凱當政初期,國庫空虛,不得不大量借用外債,乃以鹽稅作抵押; 1945年國民黨統治區鹽稅收入92億元,成為財政開支的主要依托;解放區,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發表了《關于發展鹽業》的報告,強調“鹽是邊區的很大福源,鹽是平衡出口,穩定金融,調節物價的骨干,鹽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鹽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新中國建立初,鹽稅占財政收入比重3.4%,50多年來為國家貢獻鹽稅近千億元,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鹽——肩負防治碘缺乏病的特殊使命。碘是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智力元素”之稱,每天必須攝入,人體所需碘元素主要來源于食物,由于土壤和水中缺碘致使食物含碘量低,導致人體攝碘不足,引發碘缺乏病。其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克汀病、亞克汀病、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等。近年,世界衛生組織和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碘缺乏病更為嚴重的是,導致胚胎、嬰幼兒、兒童的腦發育不良,造成不可逆轉的智力損害,碘缺乏使兒童智商喪失10-15個百分點。目前,全球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環境缺碘,涉及人口幾十億。以食鹽為載體,采取食鹽加碘,全民食用碘鹽的辦法,是最簡便、最經濟、最利于普及、效果最好的方法,為世界所公認并廣泛采用。
鹽——化工之母、百業之本。鹽作為純堿、燒堿的基礎原料,俗稱“化工之母”。在現代,鹽的用途已擴大到其他工業、農業、畜牧業、建筑、交通、醫藥、國防等各個領域,廣泛應用于造紙、制革、塑料、煉油、火藥、合成橡膠、殺蟲劑、漂白粉、油脂肥皂、染料、制冰冷藏、冶煉、軟化水、陶瓷玻璃、融雪等諸多方面,鹽及其衍生物的品種多達15000多種,遍布各行各業,目前,全世界產鹽2億噸,其中80%以上用于工業和其他領域。中國現年產鹽6000多萬噸,食用鹽800多萬噸,兩堿和其它用鹽5000多萬噸。鹽消耗量的多少,已被視為衡量“現代工業文明的標志和尺度”。
鹽——激發人類精神的“靈物”。自古以來,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崇高。在圣經中,將鹽和圣潔連在一起,舉行宗教儀式,用鹽作為神圣的貢品;在基督教里,把鹽作為長壽、真誠和知識的象征;古代歐洲,用鹽水舉行基督教的洗禮;《馬太福音》將人類的精英、社會的中堅喻為“大地的鹽”;古代歐洲將品德不好或世人唾棄的人稱作“沒有吃鹽資格的人”,向親人和賓客表達敬意和禮節,則獻上面包和鹽;對觸犯刑律之人,由法律規定在一定時間內不準吃鹽,以示警戒;鹽還作為區分人們地位尊貴和卑微的標志;在伊斯蘭教中,人們用鹽封存永遠不變的契約;在傳說中,邪惡的神對鹽都有奇怪的恐懼感。因此,有的國家劇場演出前,總要在舞臺上撒鹽,以此避邪和保護演員;在我國民間,有的新居落成,撒鹽以示慶賀,禱告神靈護佑。一些地區還形成了與鹽相關的民族習俗。鹽,衍生出眾多神秘而美妙的傳說,承載著人類美好的精神寄托。
鹽,看似簡單、實則復雜,它涉及到海洋學、氣象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鹽,看似普通,實則珍貴,某種意義上價值超過黃金。縱覽歷史長河的軌跡,鹽業對維系人類生存與繁衍,保障民生,防病治病,治國安邦,推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并且無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鹽是文化和進步的象征,更是人類發展史的見證。
    版權保護
  •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海南鹽業...”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其版權歸海鹽網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海南鹽業網站”。
  • ?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海南鹽業...”的所有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
  • ?如果您認為本網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本網站。